•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适时点拨

基础教育科研导航(全省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培训)

时间:2013-12-23 8:34:29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2349   评论:33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科研导航——黑龙江省“十二五”教育科学2012年度课题负责人科研培训会专题培训一、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转变工作职能后的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一)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团队建设强调:围绕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五项重大课题,服务决策、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基础教...

基础教育科研导航

——黑龙江省“十二五”教育科学2012年度课题负责人科研培训会专题培训

 

一、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转变工作职能后的基础教育科研工作

(一)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团队建设

强调:围绕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五项重大课题,服务决策、服务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十二五“期间五项重大课题:

三项牵动重大项目:

1.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与均衡发展的途径及策略研究;

2.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3.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两项规划重大课题:

1.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

2.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验研究。

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1.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机制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二)基础教育科研专家库、信息库及网络建设

目的:

围绕服务教育厅中心工作、服务教育厅省“十二五”重大改革项目;服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的公关、服务当地教育改革实际建立基础教育科研专家库,并形成联系网络并保持畅通。

工作任务:

在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指导下,参与我省基础教育重大决策咨询、项目评审、项目设计及参与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的其他活动。参与对全省基础教育领域的有关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开展服务基础教育的各项科研工作,并对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提出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参与我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及科研项目的研究与组织教育科研人员和学校教师参与研究。

工作进展情况:

1.目前已收到各地推荐的专家为500人,这次首批研究基地、实验基地即研究团队的评审先启用了一部分专家。

2.建立了各市地教育科研部门负责人QQ群。

存在的问题:

1.主要是有的市地科研部门没能按要求完成相应工作,专家库的建设及QQ群的建立。

2.推荐的专家各级领导居多,基层教师很少。

下一步工作:

1.按相应条件和比例遴选200人入库,向有关部门下发首批入库专家名单的通报,并在相关网站上公示。逐步完善专家库建设,并在成熟的时候聘请有符合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领域内的各方面研究专长的专家为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科研机构负责人QQ群的建设,将本群成员扩展到各县区科研机构负责任人;同时,建立专家库QQ群。在全省形成联系便捷、信息畅通的基础教育科研联系网。

3.开展入库专家的培训工作。

4.基础教育信息库。

(三)送教育科研下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为核心,以科研骨干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以专家送教育科研下乡活动为载体,为我省边远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义务开展教育科研培训与指导,进一步推进我省边远地区(沿乌苏里江四县市)、贫困地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加快提升农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础教育科研队伍打好基础。

(四)基础教育研究所分片指导

明年开始,我们基础教育研究所进行分片指导,主要是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相应的科研规划课题,总结经验、发现典型。

(五)黑龙江教育科研网

请关注黑龙江教育科研网http://www.51jyky.com.cn/基础教育研究所网页,关注我省基础教育科研的动向。基础教育科研的一重要消息、工作安排等都在这个网上发布。

二、课题研究关键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题论证环节

把好选题论证关。主要论证所选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与应用价值。主要查看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是否清晰即可。

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原则、价值性原则(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可行性原则。

理论依据:法律依据、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等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信息技术手段):国内外及本地区的现状。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三点,一是该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发表何处)、研究者是谁、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是说明该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三是对已有的研究作出价值评价。

研究假设的确立:注意其科学性、可验证性。

(二)开题、实施环节

把好开题与细化研究方案关。

开题论证是立项后进一步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国内外研究动向以及研究方法、途径、步骤、人员分工等问题的再思考与再设计,尤其是研究内容的分解,描绘整个课题研究的蓝图。也是今后对课题研究的进度、质量进行检查和鉴定的标准与依据。通常情况下,集体承担的大型的且级别较高的课题都需要在立项论证的基础上再作开题论证。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对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活动是课题研究的生命。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加强过程的检查指导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要注重课题的实施过程管理:

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研究队伍的培训、检查方案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阶段研究总结和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

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将研究假设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使我们对假设有一个更可操作性和比较具体的研究问题方向。

1. 观察法:获取和认识形成科学事实

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则看,“察”则分析研究,是属于认识的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早,最古老的一种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属科学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个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一)界定问题,选好对象

(二)制定观察计划

(三)确定观察的项目和指标

(四)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和记录

(五)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六)提出观点并写成研究报告

运用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按预先制定的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二)要注意全面观察,同时也要有重点的观察

(三)观察的对象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四)要系统地观察

(五)观察所收集到的材料,要准确具体

(六)观察要具体有客观性

(七)观察者要有耐心,细心

(八)要做好观察记录

(九)注意隐蔽

(十)要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十一)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

(十二)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2.调查研究

A.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其中包括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进一步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调查的地点与时间,调查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步骤与日程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等。

B. 实际调查、搜集资料

调查资料有两类,一类是书面资料,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的口述的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的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C.整理资料,为撰写调查报告做好准备

D.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E.归纳总结

3. 经验总结法:成功经验的思维加工

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经验总结法是对教育实践某一成功的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遍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

经验总结法与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相比,有三个不同特点:①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实践中已获得良好效果,并且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先进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或文献资料;②研究过程不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使之发生变化;③它是在收集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

经验总结法的作用

    经验总结法作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保存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先进教育经验。通过经验总结,才能揭示事物本质联系,才能保存并推广经验。

  (二)可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每一个教师都在实践中创造出大量的成功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实际上就是在参与教育科研。

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

  在确定总结的课题以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步:

  (一)确定总结的对象和目的。

总结的对象可以是某个教师或某个班级的经验,也可以是某一学校的经验。先进的教育经验主要有高效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新颖性四个特征。

  (二)收集和整理资料

  经验总结的事实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映前后变化的材料,以突出其成效。二是收集如何促成变化的材料,以说明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和怎样取得这样效果。

  材料收集的范围有三类:现成的文字材料、教育活动现场的观察材料和笔者的调查材料。

  (三)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思维加工主要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式来进行的,具体有三个方面:

  1.整理材料

  ①要对材料的可靠性进行核实;②要对材料进行筛选。

  2.分析因果

  对初步整理的材料要进行因果分析,探究这些新的措施为什么能引起良好的效果。

  3.概括经验

在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概括,归纳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提炼出经验的主题。经验的主题,是指贯穿于形成某项经验全过程的、起主导作用的、反映行为实质的一种思想观念。

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注意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⑴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

  ⑵要认识经验的丰富性。

  ⑶要重视平时材料的收集。

  (二)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在收集材料时,既要有说明经验主题和基本观点的典型人、事和活动过程的材料,也要有能反映全貌的数量材料,从而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

  (三)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实践前要有理论做指导,实践后又要通过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这样才能使经验在认识上站得高、说得清。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

2.正确的教育理论

如正确的教育功能观、教学观、学生观等。

3.与总结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

如小学语文基本原理、小学数学基本理论等。

4.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

教育实验的实施:

1)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2)对比实验前后的变化 ;

3)实验情景控制;

4)积累各种实验材料;

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验证假设,撰写实验报告。

5.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2.范围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是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⑴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

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

研究过程重视协调合作;

⑹问题的解决立即应用性;

    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

    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研究的理论基础人人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研究的方法兼用量与质方法,偏向质性研究。

概括起来:⑴为行动而研究;⑵在行动中研究;⑶由行动者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程序图略,详见PPT

教师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⑴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设计第一项行动的计划并进行行动;

    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记录;

    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制定第二行动方案;

    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三)结题环节

把好结题关。

着重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

主要任务是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态度,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出来。

什么是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经历了教育科研过程,运用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与手段,产出的与旧不同、与众不同的且有教育学术价值或教育应用价值的思想智力产品或思想智力物化产品,就是教育科研成果。

育科学研究成果,既是研究者智慧和心血的凝结,也是教育科学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上述的定义有如下六项内涵点:

    1.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必须经历教育科研活动过程,如立课题、做出假设、进行思想实验、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收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验证研究成果等环节的思维与行为过程。

    2.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必须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资料法、模拟法、提炼法等方法。

    如果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应用这些方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科研成果,只能产生教育方面的经验。

    3.教育科研成果必须是符合教育科学的思想智力产品或思想智力物化产品。如经过教育科研活动产出的重要新概念、新的教育原理(新规律);新方法模式;新设计的评价量表;新归纳出的常模;新开发的校本课程纲要与校本课程教材;对国家课程经校本化处理的细化课程结构;新开发的教育软件;新制作的教具等。

    4.教育科研成果必须具有教育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教育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是指所取得的成果对原有的教育理论有补充或填补空白的作用。

    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是指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能取得优化的教育效果,能使教育实践水平有显著提高。

    5.教育科研成果必须具有创新特点

    教育科研成果的创新性是指教育科研成果是与旧不同、与众不同的思想智力产品或思想智力物化产品。

    6.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要经过验证

    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得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要经过验证。一般地说,教育理论成果要经过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实验验证,这里的实验,不是指投入到教学中实验,而是要按照心理学或教育学的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育科研的应用成果,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来验证,要在经历教育教学实验之后得出实证性的结果。反映实证结果的指标有两项,一项指标是实验的受益面多大;第二项指标是看受益的程度多大。比较的结果要有定量的指标和定型的结论来说明。

综上,教育科研成果具有七性①科学性②价值性③前瞻性④重复性⑤周期性⑥储存性⑦传播性。这七性也是判定一项教育研究结果是不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定理。

教育科研固化成果的表现形式

1)报告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2)论文类:论述、评述、综述等

  3)著作类:专著、编著等

  4)政策咨询类:政策建议、发展规划方案等

  5)技术产品类:工具书、教材、资源库、数据库、音像、视听、课件、网络课程、软件、实物模型、仿真系统、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等课题的成果

效果与成果: 

1)共同点: 成果与效果合称成效,都是经过研究、变革后的产物。

   2)区别点:

第一,内涵不同

   1效果是研究后产生的教育发展结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绩效问题。(得实惠

2成果是研究后形成的教育思想结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思路和措施。(有路子

    第二,呈现的形式不同 

1)效果是感性的:学生的成绩,师生参赛获奖,社会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的评述,学校风气,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典型材料事迹) 

2)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理念、观点、认识、制定的原则(理论成果),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等(技术成果)

第三,影响范围不同

   1)效果的影响范围较小(2)成果的影响范围较大

三、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

(一)国际国内的形势

中国教育学会的26次全国学术年会的主题:提高质量——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的部属,面对基础教育的前沿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二)基础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教育科研素质)

1.教育科学研究的普遍现象

悬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实际越来越远;

玄虚: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悬乎:表达方式越来越让人听不懂;科研论文越写口气越大、越写正面的实际内容越少;

眩耀:过份眩耀课题研究成果的功效,一些学校把课题的级别作为一种炫耀;有的把行政官员的话圣于学术权威,功力现象愈演愈烈。

少研:活动缺少研的味道。组织的活动很多,但不是研究问题的活动。

低效: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低。投入很多很没有研究出来相应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造假:拼凑数据,后补资料。

虚假:做秀、造假、应付、装潢、包装越来越盛行。一些理论文章和研究报告假、大、空,中看不中用。有一点成功的经验和体验,就急于包装成理论进行宣传,其中有价值的教改成果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和发展。

2.科研层次低,研究肤浅

一些课题的实施只是停留在工作的层面上,用工作代替了科学研究,以教研工作计划代替研究计划;以工作总结代替研究报告;以工作成绩代替研究成果。获得的体会和经验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整理和总结,存在浅尝辄止现象,研究难以升华。

研究的课题缺乏理性、科学的思考和理论支撑,没有新意,原创的少。大多照抄照搬别人的,很多地方盲目、强制推行学洋思、杜朗口,高效课堂……。

3.具体问题

课题研究选题不科学、实施无从下手、结题束手无策。

课题选题抓不准问题;不开题就进行研究;研究脱离方案;主持人更换课题流失;研究跑题;过程不记录、没资料积累;不善于、不会总结提炼;研究方法不规范;不会填表;有些概念界定不清。等等。

(三)问题的原因

1.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大多数领导重管轻研或重教轻研,很少对学校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经费用于“公关”应酬很慷慨,而教科研花钱却很吝啬,一些学校即使是搞“科研”也往往是形式主义,虎头蛇尾。

2.各地科研机构得做用的发挥不够

3.培训不系统、不科学、没有针对性

4.教师自身缺乏动力和必要的教育科研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科研及教研和科研的关系。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要学习、要发展谁来帮助?

1.转变教育科研工作观念,向内含提升、写建议、写报告、提案、议案转变(科研上天);向基层学校挖掘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经验,与基层学校及教师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科研入地)。

2.建立教育科研的长效机制

一是保障机制,使教育科研有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有活动经费、能正常开展学习和研究。

二是导向机制,通过制定的学校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为广大教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科研工作,引导教育科研向“求真、求实、求效”方向发展;

三是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表彰科研先进学校和科研先进个人、研究型校长、研究型教师,对科研成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也为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成功机会,使教师尝到教育科研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3.创新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有效途径

从管理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培训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增强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规律,提高他们的专业执政能力;二是培训教育科研部门的同志,提高他们管理和指导基层教育科研的能力;三是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从教育科研知识普及角度,对教师开展有系统的普及型培训。这种培训要从启蒙开始,培训内容要系统,即从什么是教育科研开始,开展教研与科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搞教育科研、搞教育科研有什么好处,怎么搞教育科研等系统的培训,有效普及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从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角度,实施“3+1”培训;3+1”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包括学校面向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分阶段集中组织教师学习的培训方式。其中“3+1”培训模式中的3是指按课题研究准备、实施、结题验收的三个阶段,进行三个提前培训。即准备阶段前的选题立项培训,这个培训解决的是把好课题研究的入口关,提高课题的申报质量。组织基层学校和教师申报课题时,对有意申报课题的,先让他们先预报课题题目,对报上来的课题题目的单位领导或教师进行课题选题论证的培训,提高申报课题的论证质量;开题与实施前的开题论证培训,这个培训是解决研究方案的科学性与细化问题,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结题前的培训,“编筐窝篓,关键在收口”,所以这次培训是解决课题材料的归类、分析、提炼,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提高课题结题的质量,做好结题的准备;“1”是指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中期检查指导,而以现场听取汇报,当场点评为效果最佳。这就即所谓的“3+1”培训模式。

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实施“自学—反思”的自我培训。

4.引领教师务实研究,逐步提升研究水平

要组织开展一些解决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逐步转向服务决策的研究。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